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
一、强化创新,打造品牌。锚定争先进位,增强创新意识,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台儿庄区人大今年的创新重点在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争创国家级立法联系点。一是进一步完善机构建设。更新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内设机构,充实人员力量,明晰工作权责和程序保障。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完善“立法前调研、立法中征询、立法后宣传评估反馈”的立法征询“全过程民主参与”模式。一方面,强化与既有制度的衔接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能力,探索建立民意信息的优先级分类制度,确保关键信息得到优先处理,提高对意见建议的响应能力。另一方面,优化协调机制,构建信息交互畅通、资源高效共享、成果有效集成的综合性工作平台,注重关心人民群众在立法征询意见中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属于立法应当规制的,就汇总上报;属于地方治理范畴的,就及时转交有关方面推动解决,增强群众对联系点工作的信任感。二是进一步建强立法征集专家队伍。除发掘基层一线法律工作者外,加强与中央财经大学、山东政法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沟通联系,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相关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组建专家库,为目前拥有的专业征集、专委征集、站点征集、网络征集“四条工作线”构建“最强外脑”释放智库效应,即可咨询立法建议把方向,又能推广典型经验搭平台,还能指导基层实践见成效。三是进一步拓展履职阵地。深化提升马兰屯镇西张庄村村级实践基地和宪法广场,进一步探索以民主法治理念创新基层治理,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法治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同时,利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一国家级平台,与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在两岸公园C区共同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海峡交流工作站,扎实开展海峡两岸研学交流、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等特色活动,让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成为践行民主立法的重要形式,也成为向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宣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阵地。四是进一步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紧紧围绕“丰富活动形式、关注群众感受、提高群众参与”等方面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实践性建设,精心谋划具有辨识度的立法征集活动,广泛吸收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参加讨论,把征求意见的过程变成普及法律法规的过程,努力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实落细、可感可及。同时,探索建立意见征集激励制度,对提出高价值立法意见建议、参与立法建言热情高的公众,给予一定的激励,并挖掘宣传先进典型故事,营造全区“我能参与、我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监督,服务大局。监督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心,区人大将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强工兴产 项目突破”这一中心,聚焦“锂机材纺纸”五大主导产业、“工建农服旅”五大板块,关注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把握重点、靶向发力,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开展更为精准、务实的监督工作。一是围绕高质量发展强监督。认真落实区委重点项目帮包服务等工作部署,常委会领导班子全部奔赴一线,帮助企业解决更多实际困难。强化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制度执行,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监督“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审查2025年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紧盯稳预期、稳增长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助推经济行稳致远。二是围绕民生福祉强监督。深化民生实事全过程监督,推动民生实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听取高素质农民培育、安全生产、镇街敬老院“公建民营”等工作情况报告。开展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情况、食品安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延包等各项专题调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三是围绕法治建设强监督。深入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严格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听取区纪委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情况报告,着力构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态长效机制。听取区法院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助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听取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情况报告,为保护公共利益、服务保障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三、强化协作,凝心聚力。一是凝聚起全区人大系统合力。台儿庄区人大主动对接全市乃至全省上下联动机制开展监督工作,并将进一步加强区镇联动,支持常委会各委室与各镇街开展一体化视察调研和检查,实现上下协同“一盘棋”。同时,扎实办好“四建四为”大讲堂,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履职培训,提升人大工作者的履职能力。二是凝聚起全体人大代表合力。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活力之源,区人大将通过增强代表的荣誉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履职热情。比如,我们将代表履职延伸至产业链、行业发展和基层治理一线,面对面听民声,零距离汇民智。组织好代表活动月、代表议事会、代表接待日等特色履职活动,通过“阵地+活动”聚能,促进代表作用充分发挥,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的荣誉感责任感。三是凝聚起党委和“一府一委两院”合力。区人大将一如既往主动向党委汇报重大事项,争取党委的支持,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同样,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沟通协调,从而保证监督效果。总之,通过党的坚强领导、“一府一委两院”的良性互动以及人大工作方式的不断完善,实现人大履职的高质量。
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二、围绕厘清思路锚定攻坚方向,着力增强监督质效。持续探索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检察监督的贯通协调,更好发挥监督协同作用,通过监督助力联系部门积极投身“六大攻坚任务”。一是助力市监察委员会开展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部署,按照审慎稳妥、依法有序推进人大监督监察工作的原则,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监察委员会开展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报告。全面了解市监察委员会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问题情况,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和作风问题,办成一批群众认可及可感实事。二是助力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独立公正、高效权威的行政审判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按照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三级联动监督工作部署,对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探索创新与司法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深入查摆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助力我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将围绕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矫治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我市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矫治措施具体实施情况、专门学校建设情况,司法行政、法院、检察院、公安、教育等部门在未成年人矫治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情况,找准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难点。四是助力法院人大代表议事厅建设。2024年,市中级人民法院自觉加强人民法院人大代表议事厅建设,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今年,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对全市法院人大代表议事厅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推动人民法院深化“开门办案”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服务代表依法履职,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三、围绕健全机制强化攻坚保障,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两个联系”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委员、专业代表组作用,支持代表参与委员会各项工作,邀请代表深度参与有关视察、调研等监督活动。定期组织代表“走进两院”,通过参加旁听庭审、调研视察等活动,使人大代表更加直接深入地了解司法运行机制,拓宽代表行使监督权渠道,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定期走访有关代表并听取意见建议,认真做好重点代表建议和民生实事的督办工作,切实提高代表工作质量和监督实效。持续完善“1341”工作机制,邀请联系部门走进人大机关代表服务站,实现联系部门与代表对司法公正的双向奔赴、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