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山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一、创新方式,强化监督,在高效服务中心大局上精准发力
聚焦市、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主题主线,找准切入点、发力点,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方式,促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一是创新“三清单、一评议”监督机制。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清单、票决民生实事清单、代表建议清单,进一步明确区政府职能部门目标任务,积极开展调研视察、专题询问、工作评议,刚性推动“履职亮屏、靶向监督”工作走深走实,提升监督质效。二是创新“深调研、微视察”工作机制。突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等大事要事,紧盯全区六大重点工作攻坚突破任务,抓住计划和预算执行、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国有资产管理、地方债务管理等关键领域,组织开展专项调研、视察活动,对问题较多、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找准问题症结,推动整改落实。三是实施代表日常监督“菜单式”管理机制。立足区、镇(街)层面,建立重点监督事项建议清单,鼓励支持代表立足工作特点、熟悉领域、关注关心热点,自主选题点单,跟踪监督、系统调研,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增强代表闭会期间履职行权能力和水平。四是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聚焦“民呼我为”,进一步探索民生实事票决制的立项、征集、决策、实施、评价工作体制机制,实现民生实事项目立项由代表票决确定,实施过程由代表监督助推,工作成效由代表测评评价,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全过程民主、全流程规范、全方位监督。
二、拓展载体,优化机制,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深挖潜力
深化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建设,不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推动代表工作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一是探索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以实战实效为导向,建立区人大专门委员会基层实践站(点),融入并下沉常委会核心业务,重点就群众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公共服务中的重点问题、宜居城市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焦点问题,向代表征集问题和意见,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对问题比较集中突出的,及时组织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努力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二是积极拓展代表主题活动形式。用活用好代表工作站(室)平台载体,将每月10日确定为选民接待日,加大“人大代表进网格”“双联双争双评”工作力度。探索建立代表活动“四字”运行机制,每季度组织代表开展一次学、通、议、评活动,通过学习思想、通报政情、议论民声、评价成效,提高代表知情知政深度和广度。三是实施“码上找代表、有事马上办”机制。结合“山亭数智人大”平台建设,公开每位区级人大代表专属二维码,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刻了解代表基本情况、反映民情民意,代表对相关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归纳,按照流程上报处理,形成“登记-研究-处理-反馈”闭环。四是深化代表、“两官”双进工作成效。在10个镇街的基层法庭、检察室分别设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组织代表参与民事案件诉前调解和检察公益诉讼等工作,全面推动代表发挥监督作用,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定期组织法官、检察官到代表“家站室”面对面与代表、群众交流,围绕依法行政、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等工作开展法律宣讲、诉源治理,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添新动能。
三、提升效能,树立品牌,在打造“四个机关”上持续用力
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主动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需要,着力推进人大履职理念、方法、机制迭代更新。一是抓党建引领。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增强人大各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持续深化“监督为民、先锋人大”机关党建品牌建设,实施“党建+依法监督、代表履职、自身建设”三项行动,推动党建工作和人大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双向促进。二是抓干部建设。强化实干实绩导向,持续开展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完善“蓝青帮带”“干部上讲台”“读书交流”等工作制度,发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作用,探索年轻干部多岗位交叉培养机制,以“强高实快好”的标准要求,全面增强机关党员干部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实干意识、廉洁意识。三是抓研究出新。紧扣创造性开展人大工作的目标要求,扎实做好工作创新的“后半篇文章”,通过评比观摩、工作通报、总结典型等措施,传导压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打造更多具有山亭人大辨识度的工作品牌,生动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山亭故事。
邵泽法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