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枣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了修改后的《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学习贯彻好此《条例》,持续优化全区营商环境,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实施,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薛城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区域实际部署落实举措,以法治化监督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强工兴产、品质薛城”建设注入新动能。
学深悟透《条例》精神
凝聚优化环境共识
《条例》作为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法治保障,明确了市场环境、政务服务、法治环境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方向。薛城区人大将学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重点工作,通过专题学习、代表培训、企业宣讲等形式,组织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深入学习《条例》内容,并结合“代表联络站+营商环境监督”模式,将《条例》精神融入日常监督工作。例如,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聘任70名监督员,动态收集企业诉求,确保《条例》落实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
创新监督机制
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薛城区人大以《条例》为指引,深化“我和代表聊聊天”品牌活动,通过进网格走访、线上微信群、“家站室”接访等方式,累计收集企业及群众意见建议600余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116件、营商问题32项。针对《条例》中“政企沟通”“政务服务便利化”等要求,区人大联合纪委监委建立协同监督机制,通过“e码监督”平台开展线上评价,并设立“问政驿站”实现“政企”直通,确保企业诉求“收集—办理—监督”闭环管理。
聚焦政务服务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围绕《条例》提出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目标,薛城区人大持续监督商事制度改革成效。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面推行数字化电子营业执照改革,并同步推行“无纸化”审批模式,业务申请人仅需在网上操作便可在0.5个工作日内拿到电子营业执照;推进政务服务“五进”模式,分类施策开展服务前移,推动各类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好办、易办;此外,通过“我陪群众走流程”“局长科长坐窗口”等自我检视路径,政务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薛城区人大坚持法治引领,推动《条例》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一方面,联合法院健全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优化企业退出流程;另一方面,督促政府部门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指导行政执法机关执行“不罚、轻罚”清单,惠及企业123家。聚焦企业融资、项目落地、市场公平等痛点,通过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确保《条例》各项条款转化为惠企实效,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贡献人大力量。
薛城区人大将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将法治思维与监督实践相结合,通过创新机制、精准施策,以一流监督营造一流环境,持续擦亮薛城“首善之区”营商品牌,让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为落实市、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目标提供坚实保障,全力助推薛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薛城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