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至20日,出席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枣庄代表团举行会议,对省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副省长贾万志,省政协原副主席周鸿兴,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尹忠显,省长助理周齐,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班开庆,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本举,民进山东省委副主委骆宝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术平,市人大常委会原第一副主任李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玲,副市长霍高原、霍媛媛,市政府秘书长朱国伟参加审议。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蒋英建列席。
贾万志在审议时说,姜省长作了一个求实、亲民、鼓劲的好报告。去年,全省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和重要进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明显,蓝黄“两区”规划实施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得到加强,“三农”发展良好。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大好局面要倍加珍惜,工作经验要认真总结。2012年,报告提出要紧紧抓住主题主线,实现稳中求进,重点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上下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贾万志对枣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坚持用统筹发展的观点推动科学发展,各项工作有突破、有创新、有特色、有后劲。一是枣庄工作的推进是改革开放上的突破,是体制机制的建立、创新,为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二是“一大战略、三大战役”的工作思路符合枣庄实际,从产业、环境、生态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重视和认可,同时也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主要经济指标上了“三个新台阶”,经济结构实现“三个优化”,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三个跨越”,社会保障实现“三个提前覆盖”。下一步,要围绕城市转型,进一步做好深化和推进的各项工作;对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持之以恒地下大气力解决好。相信经过努力,枣庄的工作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幸福新枣庄”建设一定能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陈伟在审议时说,姜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实事求是、高屋建瓴的的好报告。报告有四个特点:一是“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新。二是“深”。内涵深刻,立意高远,体现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烈使命感。三是“实”。文风朴实,措施扎实,体现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四是“情”。通篇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洋溢着亲民为民爱民的真挚情感。2011年,省政府工作成绩显著,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也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联系枣庄的实际,陈伟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大力实施城市转型战略,认真打好“三大战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一是打好以煤炭精深加工为突破口的工业转型战役,主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连续引进新奥、韩国SK、联想3个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深加工产品种类从2006年底的11种增加到44种,项目总投资从63亿元增加到533亿元,枣庄成为我国产品最多、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煤化工基地之一。二是打好台儿庄古城重建为突破口的服务业发展战役,主要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台儿庄古城荣膺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被确定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通过5A级景区初评,探索了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枣庄实践”。三是打好以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的新型城镇化战役,主要解决“民生怎么保”的问题。启动了11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及旧城改造,城市面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四个三”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主要经济指标迈上“三个新台阶”。2011年,全市GDP突破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二是经济结构实现“三个优化”。五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非煤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提高6.2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三个跨越”。五年来,新建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80个,万元GDP能耗下降24.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提高到115.2%。四是社会保障实现“三个提前全覆盖”。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新农合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枣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五个战略定位”,纵深推进“三大战役”,全面加快建设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新枣庄”进程。五个战略定位:一是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力争五年内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翻一番,在全国率先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二是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抓住列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深化改革,激发“三农”活力。三是中华运河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以台儿庄古城重建为依托,深入保护、挖掘中华运河文明,使台儿庄古城成为京杭大运河申遗中最精彩的篇章。四是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继续发挥交流基地作用,加强与台湾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五是鲁南“门户城市”。变交通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树立鲁南“门户城市”新形象。我们将围绕这“五个战略定位”,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三大战役”,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夺取城市转型发展新胜利。
张术平在审议时说,姜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清晰实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报告直接涉及枣庄工作的有三项:抓好枣庄农村改革实验区试点,支持包括枣庄在内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办好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包括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另外还有五个与枣庄发展关联度很强、影响很大的事:积极扩大省外煤炭资源的开发规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好小水泥、小火电等落后产能的淘汰,搞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以及保障房建设。这使我们备受鼓舞和鞭策。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报告精神,做好与枣庄城市转型结合的文章,努力实现枣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文化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包括完成2平方公里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工作,5平方公里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和设计,10平方公里的休闲度假区建设。认真做好在台儿庄举办的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筹备工作,尤其是成立专业性强的队伍,进行专业招商、定点招商,努力招来精品、招来特色,确保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抓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枣庄承担任务的落实。二是工业转型振兴。枣庄城市转型“三大战役”之一就是推进工业转型振兴。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往下游产品延伸,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机床产业,提升集成度。抓好立窑落后水泥产能的淘汰,对现有旋窑水泥生产进行整合重组,提高集成度和竞争力。稳步发展煤炭产业,储备资源,抓好安全生产。纺织业退城进园,激发活力。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枣庄新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激活人气,激活商机。今年策划布局的市民中心、文化中心等公益性项目,建成后将大大完善新城功能。对老城进一步做新,提升基础设施,整治背街小巷,促进城市发展、民生改善。从今年开始,力争用四年的时间创建全国森林城市。四是“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国家农村改革实验区工作,最大程度地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抓好粮食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刘振江)